特朗普政府已把对华关税提高到145%,但这场 “关税大战”似乎还看不到尽头。
不少人会问:“关税战什么时候结束?谈不拢的两国,还能谈吗?僵局如何打破?”
或许我们该问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他们还能听懂彼此的语言吗?
表面是关税,本质是两种制度的对撞
我们常以为关税是一个贸易手段,是讨价还价的筹码。但如今的中美博弈,早已不只是关于经济利益的争执,而是两种“看世界的方式”发生冲突。
对美国来说,关税不只是“为了制造业”或“保护工人”,而是他们防守国家安全、国家认同的一种象征。
对中国来说,应对关税也不是纯粹被动,而是一个借“反脱钩”、倒逼自主的战略转型过程。
这场对抗,不是两个人在吵架,而是两个系统遭遇兼容障碍。
别太相信预测,旧剧本已经作废了
很多人喜欢做各种预测:僵持下去(45%);局部交易(25%);对抗升级(20%),诸如此类。
这些数字看起来很“理性”,但它们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中美还能像过去那样谈判、交换、达成协议。
问题是:现在他们连共同的谈判“语法”都不再有了。
我们还在用过去全球化时代的逻辑看待今天的世界,但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现在的局势不是“会不会谈”,而是“还能不能谈”。
未来可能不是“收场”,而是“转向”
与其说这场关税战会“收场”,不如说它会转向另一个状态。
1.可能是区域重构:全球贸易不再靠一条中美大动脉,而是更多“小循环”拼起来的网络。
2.可能是灰色现实:官方对抗,民间绕路,比如通过第三国重新连接。
3.可能是心理变化:大家从“合作是常态”,转向“斗而不破是新常态”。
未来的世界可能不会更和平,也未必更公平,但一定会更复杂、更现实。
这场战争揭示了一个现实:我们被“旧认知”困住了
我们是不是该放下“总能达成协议”的幻想?
我们早已习惯了有规则、有协议、有妥协的全球秩序。但现在的世界,不是这个剧本在坏掉,而是剧本已经换了,我们却还在背老台词。
结语:不是中美谈不拢,而是世界已进入“无界状态”
这就是《无界传播》的关注点: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我们都被一种“旧思维”困住了。这场关税战,只是让这种困局显现得更清楚。
它或许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方式。我们也许要做的,不是等它“结束”,而是学会在这种“模糊的中间状态”中重新理解世界。
我们从来不是被困在边界之间,而是被困在自己设定的认知边界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