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敢当
近期,中国若干微信视频号,如《必记本SVIP》、《麦可思研究》、《学术国际》,纷纷向高校学术开火,试图揭开中国高校学术领域的泡沫和脓包。
不了解高校的网民很可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夸大其词,思想极端,而高校普通教师却感同身受,并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这种认知悬殊乃至对立,已成为关乎高校的一大安全隐患。政府和社会应允许并支持暴露这些积弊,否则讳疾忌医,高校就会成为休眠的火山。在时代跃迁之际,高校管理现代化不应成为无人敢碰的“禁忌”。
概言之,目前中国高校存在以下十大乱象。
1. 学术官僚化与权力寻租
行政主导科研,外行领导内行,科研资源分配不公,关系决定项目与成果。
2.拉帮结派、学术圈层化
学术团体、评审小组存在地域、师承、学派“抱团”现象,影响项目审批与学术公平。
3.职称评审与帽子工程
科研评价机制畸形,催生“人才帽子注水”现象,各种评选掺杂非学术因素,帽子泛滥和异化,稀释其含金量。
4 行政驱动学术发展
学术与职称、考核挂钩,教师被迫围着指挥棒转,教书育人已让位于项目和论文。
5. 学术造假泛滥
数据伪造、论文抄袭、成果剽窃、代写代投,严重损害学术诚信与科研生态。
6.科研经费报账难
普通科研人员不是在报账,就是在报账的路上。报账流程繁琐、票据要求严苛、用途限制多。
7.论文低质重复
“唯论文”评价体系盛行,导致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催生大量低水平、重复性、拼凑式研究。
8.学术期刊乱象
核心期刊售卖版面、引用率造假、人为操作影响因子、圈子审稿、人情发表、审稿周期过长与“突击审稿”并存。
9.导师压榨与署名不公
研究生、博士生被迫代写代工、隐性压榨,成果署名往往导师第一,压制学生署名权。
10. 国际发表功利化
为了冲刺国际排名,一些高校“SCI至上”,出现花钱发稿、与国内实际脱节的“国际学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