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亚洲 祝藏族朋友新年快乐! Happy Losar!
亚洲

祝藏族朋友新年快乐! Happy Losar!

Share

今天是藏历新年(Losar,洛桑),祝全球藏族朋友Happy Losar !Tashi Delek !

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通常在公历2月至3月之间,具体日期依据藏历计算。

藏历新年的起源

藏历新年起源于 吐蕃时期,最早是与农耕祭祀相关的节日,后来逐渐融入藏传佛教的元素,成为一个兼具宗教、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节日。

藏历新年主要习俗

庆祝活动一般持续 15天,但最隆重的仪式集中在前三天。

  1. 除夕(古突夜:吃传统食物“古突”(面疙瘩汤),进行驱邪仪式,清理家宅,寓意辞旧迎新。
  2. 初一:早晨用“切玛”(五谷盒)祈福,家人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敬献“卡赛”(酥油炸糕)。
  3. 初二:拜访亲友,举行传统舞蹈、赛马等活动。
  4. 初三及以后:寺庙举行祈福仪式,民间进行跳神舞、锅庄舞等传统庆祝活动。

各地藏历新年庆祝方式

藏历新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社会庆典。许多藏民会去寺庙点酥油灯、朝拜大昭寺或布达拉宫,并诵经祈求新年吉祥。

由于藏族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藏历新年庆祝方式有所不同。

西藏:拉萨最为盛大,举行“祈愿大法会”(莫郎钦波),僧侣诵经祈福,群众跳锅庄舞、赛马等。

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结合当地民俗,有“牦牛赛跑”“射箭比赛”等特色活动。

不丹、尼泊尔藏族聚居区:融合当地文化,部分地区的洛萨比西藏早一天。

藏历新年的现代演变

在全球化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藏族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音乐会、电视晚会等方式庆祝洛萨,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使藏历新年焕发新的活力。

欢度洛萨是藏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它跨越国界,连接着全球各地的藏族人群,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由ChatGPT生成初稿,配图由Grok生成,致谢。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Related Articles

瑞典学者:中国高校学者的压力全球最大

文/墨云舟 今天还有多少教师在快乐地、充满激情地工作?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的良心之问。 在中国自媒体上,郭英剑教授的一篇文章广为流传。该文介绍了瑞典延雪平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佩尔松主持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中国高校学者的压力最大(5级),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占据5级高位的国家。 佩尔松认为,将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强加于学术界,实际上是因为根本不明白学者是需要更多更大的自主权才能发挥作用的。 郭英剑教授多年前也曾提出,管理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致命的软肋,并且质疑高校“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究竟有多难。 郭教授认为,高校管理,应该不同于企业化管理,因为企业化管理有规则、讲数据、追绩效,而高校管理最终应该使教师全身心投入,使他们快乐并富有激情地工作,这样才能一举数得地达到最佳的效果。 郭英剑教授的文章最初发表在《中华好学者》微信公众号上,但笔者没能检索到这个账号。幸运的是,《澎湃新闻》转发了这篇文章,才能让更多网民读到这篇令人发省的文章。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中国高校学术十大乱象

文/石敢当 近期,中国若干微信视频号,如《必记本SVIP》、《麦可思研究》、《学术国际》,纷纷向高校学术开火,试图揭开中国高校学术领域的泡沫和脓包。 不了解高校的网民很可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夸大其词,思想极端,而高校普通教师却感同身受,并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这种认知悬殊乃至对立,已成为关乎高校的一大安全隐患。政府和社会应允许并支持暴露这些积弊,否则讳疾忌医,高校就会成为休眠的火山。在时代跃迁之际,高校管理现代化不应成为无人敢碰的“禁忌”。 概言之,目前中国高校存在以下十大乱象。 1. 学术官僚化与权力寻租 行政主导科研,外行领导内行,科研资源分配不公,关系决定项目与成果。 2.拉帮结派、学术圈层化 学术团体、评审小组存在地域、师承、学派“抱团”现象,影响项目审批与学术公平。 3.职称评审与帽子工程 科研评价机制畸形,催生“人才帽子注水”现象,各种评选掺杂非学术因素,帽子泛滥和异化,稀释其含金量。 4...

How to Break the China-U.S. Tariff Deadlock?

——A Strategic Combination of Third-Party Mediation and Direct Dialogue By CWB Commentary...

中美关税战:如何破局?第三方斡旋与直接对话相结合

文 / 无界传播评论组 一、关税数字升高的背后,不只是经济问题 2025年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高达245%。这个数字的意义早已超出经济范畴,变成了某种“政治宣言”。对美国政界来说,对华强硬已变成了选举语言的一部分;对中国来说,这种高关税是一种霸权压制,是关乎国家尊严的大事。这就使双方都骑虎难下。谁先走第一步,很可能被国内外舆论视为“软弱”或“投降”。于是,谈判变得极为困难。 二、引入第三方:创造一个“台阶”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第三方调解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欧盟、新加坡、瑞士这样的国家或组织,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可以在中美之间搭建一个中立的沟通平台。 第三方的作用,不只是协调技术细节,更重要的是为双方提供“下台阶”的理由。例如,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发展援助等议题下重新谈合作,就能让关税问题从“对抗”变成“协调”。这是一种“借题发挥”的技巧,让双方避免正面碰撞。 三、不能只靠中间人:直接对话才有实效 当然,单靠第三方还不够。如果两国始终拒绝面对面沟通,真正的政策调整就没法实现。 中国可以推动恢复中美之间的高层经贸对话,比如设立“关税缓冲窗口”或者“贸易试验区”;美国可以通过任命特使等方式,跳过国内复杂的政治争议,进入更务实的沟通轨道。 最关键的是:用技术性语言来处理政治性分歧,让对话变得“不那么政治”,从而恢复信任。...